回望2024,教育和乡村振兴仍是闽商慈善的关键词;走过30年的光彩事业在新时代重新出发;而晋江作为慈善机制创新的典范值得闽商借鉴。
闽商素来是一个热衷回馈公益的商帮,在近十年的胡润慈善榜中,有近50位闽商入榜。2024年,闽商主要关注哪些慈善领域?在闽商身边,又发生了哪些慈善公益领域的大事?闽商引领了哪些慈善领域的机制创新?
2024年11月1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4胡润慈善榜,榜单统计了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期间的现金和股权捐赠,以及有法律上的约束力的承诺捐赠。这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21次发布“胡润慈善榜”。
值得注意的是,从出生地来看,闽商上榜人数5人,超过粤商,排名第一,占比24%,相较2023年榜单增长13%。
在上榜的闽商中,世纪金源的黄如论、黄涛家族已连续21次登上胡润慈善榜,且4次成为中国首善,是唯一每年保持上亿捐赠的慈善家。历年捐赠额已超过100亿元。
在胡润研究院所统计的历年捐赠额超10亿元的在世华人企业家中,闽商也不乏其人:源昌集团侯昌财名列历年捐赠额30亿元—50亿元名单;新华都陈发树、宝龙许健康、世茂许荣茂、宁德时代曾毓群、字节跳动张一鸣名列历年捐赠额10亿元—30亿元名单。
如胡润榜单所显示,教育仍是企业家慈善关注的重点领域,上榜慈善家中,向教育领域捐赠的人数最多,有70%上榜慈善家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了贡献。在这方面,闽商亦然。
2024年8月,张一鸣与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共同向母校南开大学捐赠人民币2亿元。这也不是张一鸣第一次回馈母校,据南开大学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官网消息,2019年10月10日,张一鸣在南开大学设立了“南开大学创新基金”,并作为创新基金的发起人向该基金捐赠1亿元。
在教育慈善领域和闽商相关的另一件大事是,晋江设立了“大先生”公益基金。2024年11月28日,晋江市“大先生”公益基金成立暨首批项目发布仪式在利郎创意园举行,利郎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冬星及其爱人陈莉莉捐赠1亿元,发起晋江“大先生”公益基金。
“大先生”公益基金是开放式基金,基金成立后,将大多数都用在支持晋江市教育医疗事业高层次发展规划、高水平人才引进、高质量人才培育、高精准教科研保障、高品质关怀服务等的常态开展,助力在医、教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大视野、大胸襟、高水平的“大先生”。同时,基金将设立专门的理事会,负责具体管理和运营工作,专款专用,持续推动更多医教领域的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除了教育外,乡村振兴也是闽商尤其是海外闽商关注的重点领域。2024年,海外闽商较大的一笔捐赠,是菲律宾上好佳集团创始人施恭旗,其家族再次向家乡晋江市龙湖镇捐资950万元,其中850万元用于前港村“党建+”邻里中心,“龙湖·前港”侨史馆暨阁头家族故事馆等项目建设,助力前港乡村振兴,100万元捐赠龙湖镇教育促进会。
2024年,是中国光彩事业30周年。1983年8月30日,在会见出席全国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安置城镇青年就业先进表彰大会的全体代表时,明白准确地提出“凡是辛勤劳动,为国家为人民做了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光彩的”。
1994年,在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组织推动下,为响应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刘永好等10位民营企业家发出倡议,号召全国民营经济人士开展以帮助贫穷的地方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发展贸易等为主要内容的开发式扶贫事业,帮助当地振兴经济并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并一致赞同用“光彩事业”命名这一扶贫行动。“光彩事业”应运而生。
1997年9月,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成立。成立以来,省光彩会始终秉持着“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光彩精神,以“产业+公益”的双轮驱动,引领着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在实现自身高水平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它主动承担起“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责任与担当。
2018年以来,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更是书写了新篇章。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商会通过这一平台,捐赠资金高达2.71亿元,实施了267个光彩公益项目;在“万企兴万村”的行动中,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更是引导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及各级商会组织,捐赠资金2.16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30年来,在光彩事业的引领下,诸多闽商勇担社会责任。恒申集团、大东海实业集团、香缤集团、永同昌集团、天守集团、汇力兴业(中国)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九牧集团、正荣集团、永荣集团、三棵树集团、碧桂园集团共11家非公有制企业向省光彩会共计捐赠1.31亿元,设立“蜂巢式”企业留本冠名光彩基金。
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名誉会长、圣农集团创始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荣获2022年度“光彩之星”年度人物称号;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省光彩会名誉副会长、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杰受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省光彩会再次获得省民政厅5A级社会组织认定;2023年,省光彩会荣获首届“福建慈善奖”优秀慈善组织奖,并获得2023—2025年度全省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2015年,中国光彩会联合全国工商联、原国务院扶贫办,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截至2023年7月底,福建共有1853家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组织参与“兴村”总数2425个,实施“兴村”项目2963个,投资经营类项目投入100.02亿元,公益捐赠类项目投入94.34亿元。
在省光彩会的引导下,闽商积极捐赠,支持乡村道路、桥梁、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省委统战部挂钩的乡村振兴示范重点县仙游县,闽商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710万元,其中,香缤集团捐赠320万元,用于仙游县龙华镇建设同心街环境提升工程,逐步优化金溪村宜居宜业环境,提升茶产业发展的潜在能力和营商环境,直接受益群众112户336人,间接受益民众1526户5818人,为仙游县钟山镇南兴村建设“同心·爱心书屋”和龙华镇金溪村金溪小学建设录播教室、观摩室、会议室,在教室里安装鸿合教学一体机和空调,更换了课桌椅等教学设施和办公设备等;天守集团捐赠200万元,按照“四区、八有”规范化建设嵌入式养老院,配备文体娱乐、康复护理、供暖降温等生活设施和基本设施设备;九牧集团捐赠160万元,用于仙游县大济镇大济村溪口村建设农用桥,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万利达集团捐赠30万元用于仙游县龙华镇龙华中学图书馆建设项目。
省光彩会支持省工商联对口帮扶的南平市建阳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210万元,其中也多有闽商手笔。香缤集团捐赠150万元帮扶建阳区麻沙镇毛店村、黄坑镇三峡民族村、书坊乡贵溪村、崇雒乡上洋村、将口镇回潭村等村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书坊乡贵溪村1.8公里生产道路硬化项目;大东海集团捐赠50万元用于南平市建阳区贵溪村机耕路修复硬化项目;晋江市品质陶瓷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质捐赠10万元用于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毛店民族村茶山道路水毁修复项目,帮助当地基层民众改善基础设施状况。
恒申集团捐赠100万元在建阳区麻沙镇水南村助力花境产业(43亩5万株杜鹃花),探索“花卉+旅游”模式,通过展销的方式将5万株杜鹃花向游客展示销售,实现“产业景观化”与“景观经济化”;大东海集团捐赠18万元在建阳区书坊乡贵溪村帮扶发展吊瓜产业,丰富了当地特色产业业态;福建省青年闽商联合会捐赠20万元用于购买寿宁县下党乡精准帮扶定制茶叶1000斤,推动下党乡农业产业品牌化发展;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惠泽龙酒业有限公司分别与下党乡政府签订助推乡村振兴协议,并派技术员到下党乡开展茶叶、油茶种植、酿酒技术培养和训练等,助力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户增收。
近年来,福建省光彩会坚持产业带动和公益帮扶双轮驱动,引导闽商和闽籍商会把优势帮扶资源投入到东西部对口协作地区、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福建省青年闽商联合会、福建省浙江商会等7家商会和龙川集团等企业,助力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镇西德村、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等7个村庄开展耕地灌溉水渠、新建旱厕等乡村振兴项目。
教育,是脱贫致富的基石,也是福建省光彩会始终坚守的阵地。省光彩会连续14年开展“同心·光彩助学”行动,共投入资金871万元,帮扶1742名困难大学生。在其引导下,三棵树集团共计捐赠240万元,为莆田市10所中小学颁发教育强区先进集体奖,向1545名优秀教师和170个先进集体发放奖教金,并资助30名大学新生,同时修缮莆田第九中学教学楼,消除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惠及5700多名师生,有效促进当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光彩事业引领下,闽商持续投身乡村振兴,以产业为笔,以公益为墨,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在新时代,光彩事业守正创新再出发,引导闽商积极为新时代增光、为现代化添彩。
2024年5月31日,晋江市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收到英林村乡贤柯向基金会的定向捐赠100万元。至此,该基金会累计接收捐款突破4亿元。
英林仅仅是晋江南部的一个村,但其基金会的能量却不小。英林村是晋江最早一批产值超亿元的村庄之一,素有“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的称号。英林心的发起人中,就有当地著名闽商企业——劲霸男装董事长洪忠信。2016年成立之初,仅仅两个月便吸引了超1亿元捐赠。
除了社会捐赠,英林心还着重打造“自我造血”机能。通过开办“心商店”,低价售卖企业或个人捐赠物品,售卖所得继续投入公益事业;举办慈善拍卖会;设立外联站,汇聚海内外10万个英林人的爱心。
时至今日,晋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市镇村三级的社会救助慈善网络,形成了以晋江慈善总会为龙头,镇慈善协会、村慈善组织、慈善基金会和冠字号慈善协会组成的立体化慈善网络,全市累计成立各类慈善公益机构230家,募集善款超200亿元,慈善文化和慈善观念深入人心。
这种立体化慈善体系打造,和晋江慈善总会“政府搭台、乡贤主导、多方参与、社会监督”的社团定位息息相关。建立在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互动基础上的运行机制,让晋江慈善总会逐渐完备慈善资金慕集、使用、运作、审计、公示等核心制度、具备极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晋江闽商的慈善事业有政府引导的因素。2002年,晋江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把每年12月18日确定为“晋江市慈善日”;2004年,市政府出台命名表彰慈善事业突出贡献人士的决定,分别对累计捐赠300—500万元和50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个人授予“慈善大使”、“慈善家”称号,超过1000万元的家族授予“慈善世家”称号。
但更重要的是其民间化的运作体系。这种民间性,从晋江慈善总会理事会组成中就可见一斑:在572个单位和个人中,民营企业家理事占85.8%;现任会长是恒安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连捷。
这种制度设计,充足表现了晋江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尊重,也是晋江各级慈善社团能够充分的发挥社会影响力的保障,也再度体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良性循环的“晋江经验”。